年轻人交流张口忘词?专家分析为何出现“词穷”问题 人交显得大家融入得很好

心声 7151 2024-07-28 22:12:47

  一离开网络流行语、词穷表情包就不知如何开口;在正式场合说话,年轻突然“卡住”,人交大脑一片空白;与朋友面对面坐着,流张却相顾无言,口忘尴尬非常……不少年轻人感慨自己的词专表达能力下降,“词穷”的家分情况越来越普遍。年轻人为何“词穷”?又该如何摆脱“词穷”?在中国青年报社出品的析为现问新一期《参数》节目中,一些受访者分享了他们的何出观点。

  线上侃侃而谈,词穷线下“欲说词穷”

  “线上通过表情包、年轻网络流行语交流,人交显得大家融入得很好。流张”但当回到线下,口忘00后大学生李欣然发现情况并非如此。词专她感慨,每次放完长假返校,和同学见面都有种网友“奔现”的感觉,突然不知该说些什么,“线上“e人”,线下“i人”(MBTI人格测试,e人指性格外向的人,i人指性格内向的人——编者注)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在线上比较“e”,谈吐交流更自如。”19岁的大一学生曹洛萌坦言,到了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出现过大脑突然“宕机”、一片空白的情况。

  25岁的姚文进在新媒体行业工作,在他看来,网上的交流比较简约,有时一个词或一个表情包就能反映个人的想法和心情,但在线下,则需要即时的、真实的反应,这时容易出现“词穷”的情况。

  “在专业领域内,我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日常的表达中,语言能力有所下降。”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王晨松说,自己在表达情绪时,会因为想不到词而“卡住”,而且有时难以精准表达想说的内容。

  “从我接触的年轻人来看,最直观的感受是他们的表达意愿不太强,你问一句,他答一句,不太会主动沟通。”作为一名70后,王玲记得自己年轻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名人大家的句子,而现在不少年轻人更喜欢用网络流行语。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半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

  “年轻人出现“词穷”问题,或者说表达能力下降,主要是指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语言能力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讲师赵菁认为,作为“网生一代”,这一代年轻人在网络中沟通交流如鱼得水,而且颇有创意,擅长造梗,不太会“词穷”,但脱离了网络情境,就容易出现表达不畅的情况。

  “词穷”背后是表达能力的退化

  “之所以出现“词穷”,可能是积累不够。”李欣然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依赖碎片化的表达,比如形容对方很棒,首先想到的是“666”“yyds”等网络用语,正式的词语反而想不起来了。“这种零碎的、直白的、浅显的表达方式,影响了我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缺少积累后,语言就会变得很贫瘠。”

  在北京工作的白雪儿感觉,表达能力下降主要是说得少了,“就像家乡话,因为平时不怎么说,等到回老家和长辈交流时,就会变得不敢说,不知道怎么说”。白雪儿觉得,“词穷”的情况要引起重视,“如果说中文变得像在说一门新的语言,是件很不好的事情。”

  ““词穷”反映的是表达能力的退化。”曹洛萌觉得现在大家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跟家人,还是跟朋友,线下面对面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少,越缺少沟通,就越不知道该说什么。

  “有些年轻人想表达,但忘记了这个词,就像“提笔忘字”似的,有时虽然知道这个词,但不清楚准确的含义和使用场景。”王玲表示这种情况不仅在年轻人中常见,自己也遇到过。谈及原因,王玲觉得现在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地方太多了,很难静下心去读书学习,“我们公司有图书角,但真正去读书的人很少,读书的氛围也没原来那么浓厚,读的书少了,词汇量渐渐地就下降了”。

  “网络中的语言表达逻辑和现实中的不同,一些年轻人长期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当回到现实世界时,会出现不适应,尤其在一些正式的、公开的场合,更容易出现“词穷”的情况,表达也比较粗糙。”赵菁表示,网络世界是个信息过载的世界,充斥着情感、精神、感官上的刺激,面对海量的信息冲击,个人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细微的感受,因而变得麻木,进而对所有信息缺乏耐心,无形中丧失了精细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交往是趣缘化的、圈层化的,他们会通过表情包、缩写词等手段,设置进入的壁垒,在这个圈子里,他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但在现实的交往环境中,总会出现不熟悉的人,没办法筛选“圈子”,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词穷”的情况。“而且现实中的关系大多是长久的、难以轻易退出的,比如家庭关系、社交关系、亲缘关系等,如果表达得不好,会影响关系的质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干脆闭嘴不说了。”

  在现实交往中找回表达能力

  “多进行深度阅读很有必要。”李欣然觉得现在AI工具越来越发达,用这类工具搜集资料、写文稿越来越方便,但个人不能被工具“绑架”,要重新建立阅读习惯,在读书中提升文化素养、锻炼表达能力。

  王晨松认为,提高表达能力,保持输入和输出是可行的方式。“一方面要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多看书,加强专业知识的输入,另一方面,要与周边的朋友多交流,比如就某个话题进行深度讨论,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是职场人士,还是大学生,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曹洛萌说,学校时常会举办线下的活动,大学生可以多多参与其中,拓宽交友圈。“同时要放下手机,把更多时间留给家人和朋友。”

  “线上只是初步认识,如果想要真实、清晰地了解对方,还是要到线下。”相比于线上,姚文进更喜欢在线下与朋友交流,“沟通交流是需要场景的,可以多组一些线下交友的局,积极参与线下活动,个人的表达会越来越清晰。”

  “年轻人要保持好线上和线下之间的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关系、获取力量。”赵菁认为,网络世界的交往逻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比较脆弱,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成熟,尽量不要将网络中的表达逻辑沿用到线下。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赵菁认为,这些能力需要有意识地练习和培养,比如每天利用固定时间或碎片化时间,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日积月累会有显著变化,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精细的理解能力会逐步提升。“主流媒体要发挥引导作用,减少“萌化”“简单化”的表达方式,提供有深度、有逻辑的严肃报道内容。年轻人可以多关注这类时事报道,锻炼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北京的朝阳公园,24岁的刘丽佳正在和同事一起健步走,她觉得和大自然接触、多出去运动很重要,“在轻松愉快的户外环境中,个人的性格会越来越开朗,自然而然会更愿意与他人交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白杨

上一篇:外观设计大幅度更新,北京BJ60魔核电驱版北京车展实拍图曝光 科技感与个性并存
下一篇:迎接最火“五一” 小县城开启“宠客”模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