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垦一代”到“智慧一代” 刘东波老人感慨万千

动向 9581 2024-08-08 18:26:40

□ 记者 梁赞英 金鹏

“今年又是农垦一代一个丰收年!”金秋时节,智慧稻田染金,农垦一代沃野如画。智慧曹妃甸农场平整的农垦一代机耕道边,85岁的智慧刘东波老人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感慨万千。农垦一代41年的智慧农场工作经历,让他亲身见证了一代代农业技术专家和农垦人,农垦一代将曾经的智慧不毛之地改造成沃野良田。

1956年国营柏各庄农场正式建立,农垦一代刘东波成了这里的智慧第一批农工。“当时,农垦一代这里一片光秃秃、智慧白茫茫,农垦一代居民稀少,住在蛎贝碎片和杂草混合的泥面草房里,以打鱼、煮盐为生。”回首往事,刘东波老人感慨万千,40多个县12万余名农民齐聚渤海之湾,开始创建“以水稻为主的大型谷物农场”,他们不分昼夜、挥锹抡镐,手挖肩抬、身背车推,修海挡、筑沟渠,引滦河之水“拉荒”洗地、挖鱼塘虾池……荒芜的盐碱滩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自然条件再恶劣、垦荒再艰苦,我们也能集中力量去改变它、办成大事。”回忆过往,刘东波依旧豪情满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盐碱地上建设高标准农田”行动,通过盐碱地土壤改良、耐盐碱作物品种培育、适用耕作技术研究应用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积极构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体系,让曾经亩产百余公斤的“盐碱稻”,一举成为亩产700公斤乃至800公斤的高产稻,“稻+渔”种养效益每亩1500元以上。

“整个园区已经实现视频全覆盖,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坐在办公室就能观察水稻和蟹的长势,还可以完成远程灌溉等操作,我们5个人管理了1500多亩稻田。”近日,乐亭县古河乡数字循环现代农业园区1400亩水稻丰收,总产量100余万公斤,实现稻蟹养殖综合效益400余万元。看着眼前丰收在望的美景,园区技术管理员魏明朝十分骄傲。他和段严严、张辰、赵金宝、李志国是盐碱地治理的新农人,是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盐碱地治理的“智慧一代”,更因为登上了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乐亭农民界的“F5”。

记者看到,园区总控室内,“90后”段严严正通过智能平台系统巡测整个园区,调度农业生产。“园区将田间气象站、视频监控、虫情测报灯等高科技仪器有序串联,数据传到‘智慧大田’管理平台,使盐碱地生产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随着农业现代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的力度不断加大,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场景,因为有了现代化农业设备的加持彻底变了样。

昔日盐碱滩,今朝鱼米乡。几十年来,生活在滨海地区的数十万农民在岩山渠首、在海挡大堤,在输水干渠、在方圆数百公里的垦区,装点了“向荒滩要粮”的火红年代,铸就成“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终让昔日“斥卤不毛”之地,变成阡陌纵横、渠堰如织,百里平畴、稻菽飘香的国家商品粮基地。

2022年全市82.2%盐碱滩改造成耕地,高标准农田达88.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5.7万亩;沿海县区粮食总产量达119.64万吨,占全市粮食产量40.3%;稻谷总产38.89万吨,约占全省水稻产量八成;水产品总产量58.29万吨,占全省51.84%;渔业产值193.2亿元……

一代代垦区人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刘东波等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扎根盐碱地的主力,带领唐山盐碱地治理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之路”。

河青新闻网编辑陈洁|频道主编姜天群|频道监制宋岩

上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就一季度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答记者问
下一篇:评论员:湖人以竭尽全力的姿态出局,詹姆斯拼尽全力难挽败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