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三伏热不热 三月看十三” 的说法,有啥预兆? 万物迎来了向阳生长

百科 1117 2024-07-17 22:37:31

不知不觉已是民间“阳春三月”,如今也已迎来一年风景最美的有伏有啥预兆季节,万物迎来了向阳生长,热不热月到处是说法鸟语花香的气息。

虽然三月十三并不是民间什么特别的日子,但在民间认为,有伏有啥预兆三月十三是热不热月保生节,这一天有特别意义。说法

民间有“三伏热不热 三月看十三” 的民间说法,有啥预兆?

其实,有伏有啥预兆民间也有“夏天热不热,热不热月就看三月十三”的说法说法,粮食能否丰收、民间伏天热不热,有伏有啥预兆只要看三月十三就行。热不热月

01、三月十三保生节

在民间传说中,保生大帝原名为吴夲,北宋时期同安县白礁村人,自幼就跟随父亲学习医术,长大后成为赤脚医生,四处行医治病。

不管患者是否贫穷还是富有,他都会认真对待,对没钱的穷人也会免费治疗,直到疾病痊愈为止,因此深受百姓们爱戴。

但一次采药时,吴夲因攀登悬崖时不幸跌落去世,百姓们闻之无不泪目,自发为其送行。

死后,吴夲曾先后被历代皇帝追封八次,明永乐年间被封为“保生大帝”,人们纷纷建庙纪念。百姓们发现,但凡前来祈求除病的总是非常灵验,使得其香火愈发昌盛。

民间有“三伏热不热 三月看十三” 的说法,有啥预兆?

农历三月十三正是保生大帝的诞辰,因此这一天被称为“保生节”,人们会在这一天摆上贡品或来到保生庙内祭祀,还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放烟火、舞龙、庙会、音乐表演等等,特别是在闽南一带,其节日最为盛大,各大庙宇争相举办庙会。

而因保生大帝也被视为是金蟾灯神祇的化身,人们也会在这一天祈求财神保佑,希望日后能够升官发财、生意兴隆。

而在布依族,农历三月十三则是“游子归故里”的日子,村民们会在这一天从外地返回家中,共同祭祀先祖,举办特色表演,就餐时还会摆上400米的长桌宴,村里人一起享用五彩糯米饭、血崩肠、白斩鸡等美食,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参与其中。

在部分地区,这一天也被称为“水寒节”或“放水节”,人们会在湖泊里、河流中放水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心愿,希望疾病和厄运能够随着水船流走,祈求一家人平安幸福。

民间有“三伏热不热 三月看十三” 的说法,有啥预兆?

在广西,三月十三还是“龙船竞渡”的日子,人们在这天会举办龙船竞赛活动,祈求接下来的日子里丰收平安。

在昆明地区,这一天也是当地特色的“米线节”,且已持续了300年之久,其节日的由来源于当地人对城隍的崇拜,人们在节日这天会杀猪宰鸡、买酒吃肉,款待女儿女婿等亲友。不过,在餐桌上的主角就是米线,他们通过吃上一碗米线,祈求新年里平安喜乐、万事如意。

02、“夏天热不热,就看三月十三?”

其实,三月十三不仅是各地的特色节日,人们在长时间的农耕活动中,也形成了不少农谚,夏天热不热、庄稼是否丰收,农谚早就给出了答案。

在民间认为,今年夏天热不热,夏收、秋收作物能否丰产丰收,只要看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即可,我们一起来看看。

民间有“三伏热不热 三月看十三” 的说法,有啥预兆?

1、“三月十三风和雨,富人卖马穷卖女”

大家都知道,“谷雨最怕是晴天”,谷雨下雨是好事,可以保佑接下来庄稼丰收。不过三月十三却不同了,古人认为这一天刮风下雨是坏事,不利于接下来的年景。

至于为何,还因古人发现这天降雨,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以至于形成了汛期,这才还没到夏季就已出现汛期,自然是不利于庄稼的生长问题,毕竟小麦、油菜生长过程中不能有太多水,一旦有积水就会出现倒伏、烂根等问题。

至于刚刚播种的种苗或秧苗,也害怕长时间的风和雨,没有了阳光,秧苗或种苗可能就会枯萎。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在以粮食为生的古代就只能穷人卖女富人卖马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从今天来看,我国早已建立起交错纵横的水网,就算汛期来了也能及时排出去,对农业的影响比较小。

民间有“三伏热不热 三月看十三” 的说法,有啥预兆?

但如果是持续的强对流降雨,连城市都会出现积水,农业自然会受影响。近日华南、江南部分地区迎来强对流大暴雨,就对农业、交通出行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见这句农谚并非无稽之谈。

2、“三月十三落雨蛤蟆哑”

每到天气转热时,蛤蟆就会从冬眠的状态解脱出来,开始四处活动、鸣叫,给春天带来了不少生机和气息。

“蛤蟆哑”意味着这一天前后迎来了大降温,蛤蟆只能躲在洞穴里不敢出来,生怕会被冻死,这预示着温度比常年低上很多,倒春寒的几率比较大,对农业的影响自然十分严重,人们只能饿着肚子。

有人好奇,三月三已进入暮春,有“阳春三月”的说法,为何会突然大降温呢?其实,天气的变化是无穷的,历史上并不少见三月的“桃花雪,一旦倒春寒来袭,气温大幅度走跌,农作物就会遭殃,特别是正在开花、发芽的果树就会遭受冻害,农业损失惨重。

民间有“三伏热不热 三月看十三” 的说法,有啥预兆?

不过如今大家不必太担心,如果真的有倒春寒,国家会提前做出精准预测,农民就可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

3、“日晒三月又十三,缸里瓮里都是面”

对于老人来说,他们最希望三月十三这天万里无云、天气晴朗。记得小时候,爷爷总会在前一天夜里观天象,从而判断第二天的天气状况。

如果夜空中繁星点点,四处闪烁,他就会十分激动;如果夜空中黑漆漆一片,没有星星也没有光点,他就会十分沮丧。

笔者询问爷爷才知,原来三月十三为晴天,预示着这一年年景不错,小麦必然会迎来丰收。爷爷还说:“三月十三晴,夏麦遍地黄”,接下来小麦必然迎来较好的生长环境,自然会丰收,以至于缸里瓮里都是面,百姓们不必担心吃饭问题了。

其实,这句农谚也是有科学讲究的,农历三月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降下雨水,也要有足够的光照条件,如果阳光足量,小麦的光合作用增强,其生长发育就会更顺利。

民间有“三伏热不热 三月看十三” 的说法,有啥预兆?

4、“三月十三日头笑,六月十六火烧天”

从字面上就知道,如果三月十三这天是晴天,太阳顶的老高,热得大家脱下衣服,那就证明农历六月份时必然会十分炎热,整个三伏天都会如此,天空也被灼热的阳光烤红了。

不过,三伏天太热也不是好事,毕竟这会加剧“伏旱的概率,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其影响。

民间也有“三月十三日头笑,三伏天跳得热”的说法,如果这一天阳光充足,天气很是晴朗,那到了三伏天必然会非常热。

“热了三月十三,三伏天热死牛”这句农谚也说明了三伏天热不热,主要看的是三月十三。如果这天天气晴朗炎热,那三伏天自然是不会差。

毕竟三月十三说到底是春天,以正常年份来说,春天是一个温暖适宜的季节,如果这一天比较反常,十分燥热,那到了三伏天自然只会更热。

民间有“三伏热不热 三月看十三” 的说法,有啥预兆?

其实从三伏天的一些特征也能分析出今年夏季热不热。民间有“公伏凶,母伏爽”的说法,意思是公伏比较热,母伏比较凉爽。

那么怎么判断公伏还是母伏呢?在天干地支中有阴阳属性之说,甲、丙、戊、庚、壬为阳干,对应“公伏”,己、辛、癸为阴干,对应“母伏”。

今年入伏这天为7月15日,属甲辰年辛未月庚辰日,显然今年为“公伏”,预示着夏天将十分炎热。

不过,民间也有“早入伏冷飕飕,晚入伏热如牛”的说法。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正是入伏,如果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就是早入伏,六月就是晚入伏。

而7月15日入伏这一天对应的是农历六月初十,显然今年是“晚入伏”,证明三伏天也将“热死牛”。

民间有“三伏热不热 三月看十三” 的说法,有啥预兆?

当然,以上只是通过农谚以及天气进行的一些推理,并不具备科学性,但也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怎么看呢?

上一篇:美军一架F-16战斗机在新墨西哥州坠毁
下一篇:数字化钻井队:“听着钻机声,我们使劲‘找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