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要不要修炼“讨坏型人格” 是人格成长的必经之路

科技前线 146 2024-07-15 18:24:55

  视觉中国供图

  自我探索,被讨不修自我选择,厌的勇气自我决定,炼讨并为自己的坏型决定付出精力与时间,是人格成长的必经之路。

  ——————————

  “深夜因为想到亲戚对我的被讨不修负面评价而失眠,可当面只能赔笑脸。厌的勇气”

  “有时候我和别人说话人家直接不搭理我,炼讨但我还是坏型忍不住主动去找别人说话。”

  “反复地讨好别人好累啊,人格到底怎么修炼讨坏型人格?”

  在豆瓣“讨好型人格”治疗小组,被讨不修有12万年轻人聚在一起想要戒断“讨好型人格”,厌的勇气试图修炼“讨坏型人格”。炼讨

  比起讨好型人格的坏型“我可以”“好哒好哒”“对不起”,总是人格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讨坏型人格敢于把自己的感受、需求放在第一位,“不可以”“不需要”“我没时间”“别打扰我”是他们的经典口头禅。这种爽文主角般的性格,你敢修炼吗?

  他们在讨好型人格里苦苦挣扎

  上大学时,白笙笙在一家公司实习,为了快速融进公司的圈子,她请大家喝饮料、吃零食,即使自己的工作没做完,也会主动帮别人分担工作。“我特别在意周围人对我的看法,习惯性地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知自己,所以我总是忍不住去讨好别人。”白笙笙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不管我多忙也要把别人的需求排在优先级别,如果有人找我帮忙,我会觉得别人把命运都交到了我手上。”门月淇的讨好型人格同样给她带来了许多困扰。“我非常害怕,在职场中我会极力顺着对方,避免发生分歧、矛盾,可大家一起做事怎么会没有不同意见,所以我经常内耗。”

  武汉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教师陈武认为,生活中大家难免会有讨好行为,替他人考虑,对他人的需求比较敏感。但如果跨越时间、跨越情境去讨好别人,形成一种长期的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就要上升为讨好型人格了。

  讨好型人格为什么如此执着于讨好他人?

  陈武解释,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通常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对自我的认知,二是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讨好型人格的人自我价值感更依赖于外界的评价,对自我认知偏低。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在心理上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去迎合别人,才能获得安全感。另外,讨好型人格的养成也与家庭养育方式有关,当孩子发现自己通常需要讨好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外界认可时,讨好也就成了他的习惯。

  讨好不了别人,也讨好不了自己

  白笙笙发现故意放低姿态迎合他人常常事与愿违。她说,“我讨好不了别人,融不进他们的圈子,反而因为缺乏个性而时常被当作小透明;我也讨好不了自己,我做的都不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我变得很自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关系”。

  “讨好型人格让我没有办法经营一段健康的人际关系。”门月淇回想起过去的讨好行为说,“我想要的表面和平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为了回避冲突而刻意迎合,对同事何尝不是一种负担呢?朋友也是,我努力对别人好,其实心里也期待对方能够给我同样热烈的正反馈,对方没有达到我的心理预期,我会想是不是我对她还不够好?搞得我们关系很尴尬”。

  去年体检,门月淇的身体发出警报,她这才意识到持续性的内耗不仅影响情绪,甚至开始危害身体健康。“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到处讨好,如果不讨好生活会怎样”。

  陈武谈到讨好型人格时说,很多时候他们所谓的讨好都停留在表面,觉得讨好就是迎合,拒绝就是得罪人,但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讨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是非常需要情商的。“在人际交往中,适度的讨好会让对方感到被尊重,但讨好过度,就会变成一种绑架。”

  陈武解释,“对于讨好者来说,他的行为是讨好,但内心通常认为自己是在牺牲,是受委屈的,情绪与行为的不一致使得他们常常内耗。对于被讨好者来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所有的讨好都不是无缘无故,这会给被讨好者带来无形的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被讨好者也不舒服,甚至会想逃离”。

  该不该、敢不敢修炼讨坏型人格

  “在学校我被教育要做乖学生,不能逾矩,要考高分,这样老师才会器重你;在家里要听话懂事,这样爸妈才会喜欢你;职场我自然也只能按照我的行为模板行事,尽量去达到他人对我的期望,这样才会收获好评价。不仅我一个人,很多小孩都有这样的问题。”即便很讨厌自己的讨好型人格,白笙笙觉得很难做出改变。

  “把窗户纸捅破,对我来说伤害更大,我非常恐惧在不友善的环境下生活、工作。我没办法用尖酸刻薄的语气去跟别人说话,我也没办法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别人的。万一影响到未来的发展怎么办?”白笙笙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我现在的解决方式是如果你不接受我的好意,我就及时止损,去讨好下一个,总能遇到跟我一样同样抱有善意的人。”

  白笙笙说:“现在网上都流行00后整顿职场,但真的有几个人敢这么做?讨坏型人格更多是大家在网上口嗨,现实生活中没几个人敢这么做吧!”

  “为什么大家都更想修炼讨坏型人格?因为讨坏型的人在做自己,在意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他们更爱自己,这种人格代表了一种理想投射。”陈武表示理解白笙笙的想法,“很多年轻人从小就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努力迎合社会规则,他们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做自己、爱自己。囿于社会环境的制约,想要修炼讨坏型人格确实很困难。”

  但门月淇付诸了实践。从公司辞职后,她决定修炼讨坏型人格。

  一次外出旅游,她在入住的酒店发现了一只黑亮的南方大蟑螂,“我当时吓得快要昏厥,但还是犹豫着大半夜要求换房是否会给别人添麻烦,也很担心提出换房要求被拒绝很尴尬”。

  “我想起了讨坏型人格,我不能再这么懦弱下去,我要换房间!如果不给我换我就要吵架!”门月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在房间里不停地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上网搜索酒店发现蟑螂如何要求换房,如果事态升级要报警,异地报警如何备案……做了万全的准备后,她鼓起勇气下楼,正当她准备大吵一架时,前台立刻向她道歉并主动提出可以升级套房。

  “现在想想太好笑了,大胆说出自己的需求也不会怎么样啊。”那次经历给了门月淇很大的信心,她开始尝试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

  一次活动与对接方发生了矛盾,门月淇没有回避,主动拉着对方复盘,“你没有给我留出足够的时间处理我这部分的内容,让我感觉很不好”。“对方解释他只是习惯于按时交作业,我们的工作方式还需要磨合,但出于对我的尊重,他愿意去调整他的工作方式为我多留出一些时间。因为我们沟通状态比较好,他反而提出愿意跟我长期合作。”

  “当我不再一味讨好,也不是抱着跟对方吵架的心态去沟通,而是大家平等地坐下来,表达真实的感受与需求,我觉得非常舒服。一次一次的尝试让我开始有勇气面对各种并非‘一团和气’的局面,我对自己的认同感也高了许多。”

  爱自己不必讨好更不必“讨坏”

  陈武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爱自己并不等同于自私,做自己并非要变成刻薄尖酸的人,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不是要跟对方起冲突,重要的是树立自己与他人的边界。在人际交往中,迎合或拒绝,讨好或是讨坏,本质上都是一种对人际关系边界的试探,探明对方的边界、底线。要明白讨好是一种自我保护,讨坏同样也是一种保护,千万不要认为只有讨好才能保护自己。

  陈武建议讨好型人格与其去修炼讨坏型人格,不如去修炼爱自己的能力,修炼“被讨厌的勇气”:怎样去爱自己,怎样照顾自己的感受,怎样能够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感,内心更加强大。

  迈出第一步的确很难,“很多时候人都是靠习惯,而不是靠感受活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讨好上升为一种人格,想要改变就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了”。陈武说,“首先应该在认知上调整,很多人预感即将做出改变时会非常恐惧,会想出各种理由、借口去维护原先的行为方式。其次,在行为上可以一点点作出改变,先从小地方着手。某一天你可以不再对他人无原则地笑脸相迎,该怎么相处怎么相处,变得严肃一些;当与他人发生矛盾分歧时,不要回避,勇敢讲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亲密关系入手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等等”。

  当然,并非所有的讨好型人格都需要做出改变,一切都应该以自己的感受作为出发点。“最怕的是你不爱自己,你对自己不好。你自己过得很难受。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多去尝试不同的相处模式,从中挑选出自己最舒服的状态。”陈武说,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付出精力与时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 记者 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合肥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开通
下一篇:华为宣布:余承东任终端BG董事长 何刚接任终端BG CEO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