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普法供给与受众需求实现“双向奔赴”
365
2024-06-19
【阅读提示】对话7年前考上央美的光明功保安:创业失败,失去教师工作后“流浪”旅行做博主
光明网评论员:这两天,网评无疑问成一位7年前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考上保安再度被关注。
2017年,央美28岁的安毫李城以中央美术学院保安的身份考上了央美,被媒体称为“励志保安哥”。光明功近日,网评无疑问成李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上以保安身份考入央美确实给自己的央美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并没有持续下去,安毫他差点没能毕业。光明功毕业后,网评无疑问成他经历了创业失败、考上工作被辞的央美窘境,后来转行做了一名旅行自媒体博主,安毫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李城告诉记者,做自媒体这段时间赚不到多少钱,目前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但他觉得,最近这种自由的状态,是经历过这么多以后,最满意、舒适的生活方式。
如今李城的生活,从他自己的描述中也能看出,难言特别好。曾经预想的考上大学、人生逆袭,这样的脚本似乎没有出现。也因而网上有一种看法,觉得他考大学没什么意义,是个失败的选择。
其实,他考大学的选择是非常成功的。7年前他被舆论聚焦,7年后他被舆论想起,这一切全都因为他考上了央美。甚至未来如果他以自媒体的方式自谋生计,这依然是他最重要的标签和流量价值。可以想象的是,像他一样的人有很多,但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只有他因为考上了央美,让他能够定格在舆论场上。
这其实从侧面说明了学历的作用——它确实是对一个人的“价值”有着根本性的定义作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育、学历就是人生质地开始变得丰富、宽厚的开始。教育的标签,确实是跟随人一生的,无论之后的人生轨迹如何,有着起点意义的学历依然会被提起。
肯定有人反驳,“XX没有学历,不也一样成功吗”。是的,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没有学历”为什么会被注意到?还是因为有没有学历,成了人们一个近乎本能的观察视角,无法被忽视。
而最近的一个新闻也是类似的。一位985毕业生应聘本地一个零售企业,因为没有被录取而发视频吐槽,这个企业还专门回应了此事。仔细想想,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人们在密集地批判“第一学历”歧视,但真的有企业不在乎第一学历的时候,反倒让很多人觉得奇怪。这种矛盾,其实也在说明教育的意义:人们都知道“985毕业”是有某种固定的价值的,一旦被颠覆,不适应感就出现了。
最近还有几则新闻,也很值得注意。一个是多校呼吁毕业生不要只盯着考研考公,另一个则是一位大学教授说“考不考研劝是没用的,每个人当下所做的决策一定是力所能及范围内的理性决策”。
仔细想想,考研与否一定是为了眼下有个好工作吗?恐怕未必。考研获得的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学历,是一个在长久时空里对一个人有定义价值的坐标。站在学校或是旁观者的角度,或许希望学生能够尽快进入社会体系,嵌入某个环节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站在学生的层面,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无可挑剔、无可置疑、最具说服力的标签,为未来创造更大的可能,而这就是学历。
当然,学历不代表一切。学历有了,但能力不够、视野不广,人生也未必能过得精彩;学历之外,人们还需要关注很多东西。但学历的独特性在于,它无法被其他任何取代。
从这个角度说,人们依然要重视教育的意义。公共政策也是如此,要理解人们对教育的渴望,那些咬牙都要复读的高考考生,那些在图书馆熬夜备战考研的大学生,人们不必站在一旁居高临下地指指点点。这些努力的学生,知道自己在为了什么。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逛公园也是件正经事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