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选者联盟3.0?民进党落选民代纷纷升官,黄扬明叹:国民党学不来
5388
2024-08-02
转自:人民政协报
一九八八年,京剧魏海敏(左)在香港与梅葆玖先生会面。艺术
魏海敏在舞台剧《楼兰女》中饰演美狄亚
魏海敏饰演京剧《金锁记》中的承开曹七巧
1991年,魏海敏拜师时,京剧随梅葆玖先生拜祭梅兰芳。艺术
2019年,承开在纪念梅葆玖演出《在梅边》之《四郎探母》中,京剧魏海敏饰演铁镜公主。艺术
■编者按:
今年是承开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全国举办了各类纪念活动。京剧台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魏海敏是艺术梅葆玖的开山弟子,1991年拜入梅门,承开近30年的京剧师生情谊,为两岸文化交流创下许多佳话。艺术近日,承开魏海敏专门赴北京、天津等地,参加了多场演出纪念活动。本期采访魏海敏,请她讲述数十年来,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拜师梅葆玖,传承梅派艺术
魏海敏说,在她的演戏生涯中,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而第一重要的事,就是拜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为师。
魏海敏自幼在台湾学戏。1971年,13岁的她第一次挑大梁出演《穆柯寨》女主角穆桂英。1978年,20岁刚出头的魏海敏,从台湾海光剧校毕业,已成为海光京剧队的当家青衣花旦,魏海敏在青年时就是台湾红极一时的演员。用她的话说,自己从小便感受到传统的美好和传统的力量。
回忆起第一次看梅葆玖先生演出,是在香港,1982年。
因缘际会,1982年,魏海敏在香港观赏到梅葆玖和童芷苓等梅派名家的演出。从小学戏的她,过去对于梅派的认知还不是那么具体,但是当时坐在台下的魏海敏,不断被震撼和震动——当时的她,正身怀六甲。而那几年,已是“台湾最忙全才旦角”的魏海敏,正对前途偶感迷惘,不知该何去何从,甚至曾一度去拍过电影。所幸,在她犹疑的这样一个转折阶段,她看到了梅葆玖先生的演出。她深深地感慨,原来,梅派艺术是这样端庄娴雅、平和中正、圆熟匀称、蕴藉流畅!正是这次演出,让她当即决意要继续追寻梅派艺术,并誓要拜梅葆玖先生为师。
1988年,魏海敏通过票友联络,在香港与梅葆玖再次见面,并提出拜师愿望。“台湾也有京剧吗?”当时两岸并未开放,梅葆玖对京剧在宝岛的传承倍感惊喜。
苦等了9年,终于在1991年,魏海敏达成夙愿,于北京前门饭店,她正式向梅葆玖拜师,并成为梅葆玖第一位弟子,她也是首位前往大陆拜师的台湾京剧演员。
从此,魏海敏开始了“双城生活”,往返于北京和台湾之间,在北京安静地跟着老师学老戏,在台湾马不停蹄地演新戏。
魏海敏跟随梅葆玖学习梅派艺术,她自己要求,要极力像!声音要像,动作要像,眼神要像!紧密追随梅葆玖学戏的10年时间里,正是梅葆玖先生演出生涯非常辉煌的一段时间。“这是我作为大弟子最‘占优势’的地方。那时老师年富力强,演出频繁,他在台上唱戏,我能够看老师演戏,与老师搭戏,近距离地看老师的呼吸、气口,还有唱戏的样子、眼神……”
1994年,梅葆玖复排《太真外传》,魏海敏跟着梅葆玖同台巡回演出。魏海敏说:“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殊荣。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一起排戏,跟老师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到了2000年,随梅葆玖先生学习的10年后,台湾观众再见魏海敏,纷纷惊呼她的进步之大,魏海敏,已俨然变了一个人!“来北京学老戏,于我,就像存钱进银行,北京存,台湾花。北京的学习给了我的艺术以新的生命。”魏海敏常常这样形容这段经历给她的艺术生涯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很快,魏海敏的新戏《金锁记》于2006年首演。学习梅派十几年,魏海敏每年都有一部新戏,《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埃及艳后》《百年戏楼》《孟小冬》,并且每一出新戏都立住了!
新戏与老戏在魏海敏这里融会贯通、相互促进。“对一个演员来讲,二者缺一不可。”而继承和创新,是每个戏剧演员必须要面临的课题。
开拓国际视野,创新戏曲实践
魏海敏自幼学的是传统戏,却一直思考、实践着戏曲的创新,并有着诸多与国际合作的经历。她将很多国外题材的戏进行改编,搬上了戏曲舞台。谈到如何走上了戏曲创新的道路,魏海敏回忆道,1986年,台湾当代传奇剧场将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大胆改编成中国京剧《欲望城国》搬上舞台,创下了台湾多项舞台纪录,并赢得“台湾40年来最好的舞台剧”的美誉。
“当时这部戏在台湾很轰动,也有争议。有的人说台湾京剧有救了,也有人持否定态度。那给我带来的是对一个戏曲演员自我认知的改变。我们从小学戏,演的是传统戏里面‘三从四德’的女性,她们贤良淑德、温婉美好。麦克白夫人不是一个所谓‘好女人’的形象,她有欲望、有心机、心狠毒辣,对于演惯了传统戏的戏曲演员来讲,这部戏的冲击很大。”魏海敏说。
戏剧是什么,戏剧人对社会有什么样的贡献?早期的魏海敏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是很深入,她曾觉得困惑甚至自我怀疑。究竟是要颠覆以往的认知,去做一些戏曲的改编,还是要回到传统中来?权衡之下,她认为《麦克白》的改编是正确的选择。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魏海敏不断将新戏带出国,参加不同国家的艺术节。1990年,魏海敏带着《欲望城国》到英国演出,最后一场演出谢幕时,剧院在没有预先告知剧团的情况下,从舞台上方降下如雪片般的玫瑰花瓣,这足足下了5分钟的花雨,淹没了演员的脚踝,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演员感动得泪流满面,相拥而泣。
1993年,希腊悲剧《美狄亚》被改编为舞台剧《楼兰女》,魏海敏主演美狄亚,这是一部创新力度更加之大的作品。《美狄亚》作为古希腊悲剧代表性作品,剧作着重刻画的是女主人公美狄亚杀子复仇的心理。又一个不同于以往中国传统戏曲塑造的女性形象!同时,表演上,《楼兰女》完全没有了京剧的文武场,没有京剧化妆,并且是以不同于戏曲演出的独幕剧的形式上演,演出后,再次大获成功。
同年,魏海敏第一次在北京举办专场演出,主演了《霸王别姬》《三堂会审》《穆桂英挂帅》三出传统戏。魏海敏说,梅派艺术,是自己戏曲道路上的根基,根基不能动。
美国著名导演罗伯·威尔森的《欧兰朵》有英、德、法三种版本,担纲演出的都是世界一级女演员。2009年,他选择了魏海敏独挑大梁,演绎戏曲版的《欧兰朵》。故事讲述主人公欧兰朵拥有了400年的漫长人生经历,一生经历过两种性别,置身于无数的身份变换之中。魏海敏认为,戏曲的面貌始终是在发生着变化的。如京剧本身就是由徽剧、汉剧合流的过程中形成的。《欧兰朵》演绎了一个人一生的多种可能性,所以魏海敏认为,这样漫长的一生,一定要以丰富的艺术形式来呈现。于是,她做了大胆创新,她自己编曲,用昆曲、京腔、歌曲甚至摇滚的方式来分别展示欧兰朵400年的人生历程。对于这样大胆的做法,魏海敏认为,“换汤不换药”,才是戏曲创新中的症结点。
讲好戏曲艺术,促进国际交流
中西文化的借鉴,开阔了魏海敏的眼界和视野。这也让她在近年来思考如何做好京剧艺术在国外的宣传传播工作。
去年9月,魏海敏到美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访学活动。梅兰芳先生20世纪30年代的访美演出,曾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魏海敏想借此次访学机会,也到美国的大学讲述梅兰芳的艺术,和在这将近100年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魏海敏到了19所大学做文化外交活动。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卫斯理大学、杜克大学等名校。在哈佛大学,她这样和师生讲道:“凭我的学识,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站在哈佛大学的讲台上。但是因为京剧艺术的关系,我有机会站在这里对京剧的缘起、产生,做一个简单的脉络介绍。”魏海敏并做了声情并茂的示范,通过现场示范讲解《贵妃醉酒》《欲望城国》《麦克白》《楼兰女》等作品来诠释京剧艺术。“《楼兰女》,没有文武场,没有京剧化妆,但是我是京剧演员,我的戏曲表演是很重的。观众一下子就了解到京剧艺术是什么样子的。”魏海敏说。
在芝加哥大学,有学生提问,“我们如何将历史久远的时代艺术进行更好地包装,并进行重要的文化输出?”听到这样的提问,魏海敏感到很欣慰。因为今天业界外的普通年轻人也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
有人说,于梅派来说,魏海敏是忠实的继承者,于京剧来说,魏海敏是智慧的开拓者。京剧讲究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京剧需要发展,没有发展就停滞不前。梅兰芳本身就是京剧艺术的创新实践者,并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概念。那么,如何在方圆之内砥砺前行,是我们对京剧最理想的期望。无论是对于梅派艺术,还是对梅兰芳、梅葆玖先生,魏海敏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传承着、纪念着、发展着。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