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心 奋斗追梦 | 在田野发现中华文明的秘密 家国最初开凿于北齐

短评 54119 2024-07-02 10:20:17

9月27日,家国韩庆林在峰峰矿区北响堂山进行田野考古。同心田野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

讲述人:邺城考古队考古技师韩庆林

山与林相映、奋斗发现云与雾缠绕,追梦中华金秋时节,文明站在峰峰矿区北响堂山山顶向下看,家国古寺、同心田野佛塔、奋斗发现泉水,追梦中华仿佛都在诉说石窟的文明千年沧桑。响堂山石窟,家国最初开凿于北齐,同心田野隋、奋斗发现唐、追梦中华宋、文明元、明各代均有增凿,历经千年发展,今天我们所见石窟和当初的面貌早已不同。这段时间我和队友一直在北响堂山进行考古测量,就是想找寻各种遗迹遗存,发现千年前石窟艺术的真容。

从不了解到感兴趣,再到执着于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如今接触田野考古已有40多个春秋。我到过江南水乡,去过戈壁沙漠,也曾漂洋过海……经历过农村的静谧,倾听过城市的喧嚣,每年从短袖、草帽换成棉衣、手套,参加过国家项目,也有主动发掘,这都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像我们这样喜欢田野考古的人,在外边跑惯了,时间长了不去还有些不习惯,恨不得跑到田野里面走走田埂,一脚高一脚低,闻闻青草味儿,心情会好。

我从17岁接触田野考古,第一次拿洛阳铲、第一次刮面、第一次见古墓、第一次清理文物……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是我走向田野考古的第一课。自此,“探方”“地层”“刮面”“找边”……一个个陌生的专业术语印刻进了我的脑海。经过多年的田野考古实践,我认为最基本的是“认土”,即通过土质、土色、包含物的不同来划分地层,从而来判断历史遗迹或年代,这些看似轻巧,其实却极其考验功力。我从一名农民变成一名高级考古技师,用了40多年的时间。

择一业,终一生,执着勤奋是关键。

认土、勘探、测量、发掘……人们会被出土的文物惊艳和震撼,但也不得不承认,时间也让文物日渐模糊了昔日“容颜”:瓷器破损、雕像残缺、壁画褪色。但幸运的是,它们也会得到文物工作者的悉心保护和修复。在野外勘探过程中,我也开始学习文物修复知识。我家乡的临漳县邺城遗址,出土大量精美文物,跟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中心的老师们学习,我学会了分析文物病害情况,学会了除锈、整形、拼接等工序,更学到了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一件件文物在我手中得以修复,让邺城的历史和故事广为人知。

对考古工作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就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对这一行的热爱,带着美好憧憬,我希望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在田野发现更多中华文明的秘密。

河青新闻网编辑王晓优|频道主编姜天群|频道监制宋岩

上一篇:美媒:雷霆横扫对手且有16个首轮签,对比太阳引热议
下一篇:全国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传统文化教育大会在武夷山举办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